词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樽俎折衝 | 【解释】指不以武力而在宴席交谈中制胜敌人。后泛指外交谈判活动。折冲,使敌人战车后撤,指击退敌军。【出处】语出汉·刘向《新序·杂事一》【示例】今吾国以存亡关系而不签字,各国当能见谅,必可留作悬案,为他日 |
俎机 | 见"俎几"。基本解释见"俎几"。 |
五俎 | 五俎专属立法权,汉语词语,指五样祭品。语出《礼记·玉藻》。基本解释五样祭品。网络解释五俎专属立法权,汉语词语,指五样祭品。语出《礼记·玉藻》。 |
边俎 | 边俎[biānzǔ]⒈指祭祀。引证解释⒈指祭祀。引宋王珪《使相韩琦母罗氏追封文安郡太夫人制》:“眷维同德之臣,赋政于外,方予升配三后,虽不得预于边俎,岂不兴念亲之感乎?” |
折衝尊俎 | 【解释】折冲:打退敌人的战车,指抵御敌人;尊俎:古代盛酒肉的器皿。原指诸侯国会盟的宴席上制胜对方。后泛指进行外交谈判。【出处】《战国策·齐策五》:“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,禽将户内,拔城于尊俎之间,折冲席 |
縮俎 | 缩俎谓祭品纵陈于俎。《仪礼·公食大夫礼》:“鱼七,缩俎寝右。”贾公彦疏:“缩,纵也。鱼在俎为纵。”基本解释1.谓祭品纵陈于俎。网络解释缩俎谓祭品纵陈于俎。《仪礼·公食大夫礼》:“鱼七,缩俎寝右。”贾公 |
俎豆 | 俎豆俎豆,典故名,典出《论语·卫灵公》和《史记》卷四十七〈孔子世家〉。俎豆,古代祭祀、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,亦泛指各种礼器。后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。基本解释俎豆zǔdòu(1)[dish |
俎实 | 俎实俎实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zǔshí,是指俎上所盛祭献的食品。基本解释俎上所盛祭献的食品。网络解释俎实俎实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zǔshí,是指俎上所盛祭献的食品。 |
折衝樽俎 | 【解释】指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。【出处】语本《战国策·齐策五》:“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,禽将户内,拔城于尊俎之间,折冲席上者也。”晋·张协《杂诗》之七:“何必操干戈,堂上有奇兵,折冲樽俎间,制 |
邊俎 | 边俎biānzǔ边俎指祭祀。宋王珪《使相韩琦母罗氏追封文安郡太夫人制》:“眷维同德之臣,赋政于外,方予升配三后,虽不得预于边俎,岂不兴念亲之感乎?”基本解释指祭祀。网络解释边俎biānzǔㄅㄧㄢㄗㄨˇ |
樽俎 | 樽俎樽俎,汉语词汇。拼音:zūnzǔ释义:青铜器。同“尊”、“俎”。古代盛酒肉的器皿。樽以盛酒,俎以盛肉。后来常用做宴席的代称。基本解释古代盛酒食的器皿。樽以盛酒,俎以盛肉。指宴席。辞典解释樽俎zūn |
俎拒 | 俎拒俎拒,读作zǔjù,汉语词语,是指俎足中央的横木。基本解释俎足中央的横木。网络解释俎拒俎拒,读作zǔjù,汉语词语,是指俎足中央的横木。 |
俎樽折衝 | 【解释】指在会盟的席上或外交谈判中制胜对方。【出处】《续资治通鉴·宋宁宗嘉定十四年》:“许国之忠,应变之略,隐然有俎樽折冲之风。”基本解释指在会盟的席上或外交谈判中制胜对方。网络解释【解释】指在会盟的 |
俎几 | 1.亦作"俎机"。2.俎形如几,故称。古代祭祀﹑燕飨时所用的礼器。3.俎形如几,故称。切肉用的砧板。基本解释1.亦作"俎机"。2.俎形如几,故称。古代祭祀﹑燕飨时所用的礼器。3.俎形如几,故称。切肉用 |
俎上肉 | 俎上肉俎上肉是一个汉语词汇,拼音zǔshàngròu,意思是砧板上的肉,谓任人宰割,无可逃避。。基本解释俎上肉zǔshàngròu(1)[ahelplessvictim]比 |
进俎 | 进俎[jìnzǔ]⒈进献盛放着牛羊等肉食的礼器。引证解释⒈进献盛放着牛羊等肉食的礼器。引《艺文类聚》卷六三引晋潘尼《东武馆赋》:“膳夫进俎,虞人献鲜。”《新唐书·礼乐志二》:“太祝各帅斋郎进俎 |
尊俎折衝 | 【解释】比喻在宴席谈判中制胜对方。【出处】语本《晏子春秋·杂上十八》:“仲尼闻之曰:‘善哉!不出尊俎之间,而折冲于千里之外,晏子之谓也。’”【示例】~,呈赤云之胜气;江山如画,照黄纸之除书。◎元·刘埙 |
俎實 | 俎实俎实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zǔshí,是指俎上所盛祭献的食品。基本解释俎上所盛祭献的食品。网络解释俎实俎实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zǔshí,是指俎上所盛祭献的食品。 |
酉陽雜俎 | 辞典解释酉阳杂俎yǒuyángzázǔ书名。唐朝段成式撰。前集二十卷,续集十卷。所记多为诡异不经之谈,仙佛人鬼以至山川异物,无不毕具,颇为后世文人所援引。德语Youyangzazu,/Einbunte |
俎羞 | 俎羞俎羞,读音zǔxiū,汉语词语,指祭祀时呈献的珍馐美味。基本解释指祭祀时呈献的珍馐美味。因置于俎上,故称。网络解释俎羞俎羞,读音zǔxiū,汉语词语,指祭祀时呈献的珍馐美味。 |
俎味 | 俎味指祭祀用食品基本信息因牲体置于俎上,故称。《文选·张华》:“毛弗施於器用兮,肉不登乎俎味。”吕向注:“肉不为俎豆之实。”基本解释指祭祀用食品。因牲体置于俎上,故称。网络解释俎味指祭祀用食品基本信息 |
越庖代俎 | 同“越俎代庖”。基本解释 同“越俎代庖”。 |
簡墨尊俎 | 【解释】谓文墨交往,宴饮游从。宋文莹《玉壶清话》卷三:“国初太宗建太宁军节,公谒之,倾意投接,为掌书记,游从觞咏,情礼深原。公长于太宗,简墨尊俎,常以兄呼之。”基本解释1.谓文墨交往﹐宴饮游从。网络解 |
俎醢 | 俎醢俎醢是汉语词汇,拼音是zǔhǎi,解释为剁成肉酱。基本解释1.剁成肉酱。2.肉酱。网络解释俎醢俎醢是汉语词汇,拼音是zǔhǎi,解释为剁成肉酱。 |
俎簋 | 俎和簋,为古代祭祀时所用的两种礼器。俎载牲体,簋盛黍稷。基本解释俎和簋,为古代祭祀时所用的两种礼器。俎载牲体,簋盛黍稷。 |
彫俎 | 雕俎词语解析一种雕绘的木制礼器。祭享时以盛牺牲 。南朝宋鲍照《数诗》:“八珍盈雕俎,绮肴纷错重基本解释一种雕绘的木制礼器。祭享时以盛牺牲。网络解释雕俎词语解析一种雕绘的木制礼器。祭享时以盛牺牲 。南朝 |
刀俎餘生 | 【解释】犹虎口余生。【出处】清·昭梿《啸亭杂记录·记辛亥败兵事》:“余刀俎余生,受君恩乃不死,今得以马革裹尸幸矣!”基本解释犹虎口余生。网络解释【解释】犹虎口余生。【出处】清·昭梿《啸亭杂记录·记辛亥 |
魚俎 | 鱼俎(鱼俎)古代祭祀时盛鱼牲的器具。《仪礼·少牢馈食礼》:“妇赞者执敦稷以授主妇,主妇兴受,坐设于鱼俎南。”基本解释古代祭祀时盛鱼牲的器具。网络解释鱼俎(鱼俎)古代祭祀时盛鱼牲的器具。《仪礼·少牢馈食 |
罇俎 | 罇俎罇俎是汉语词语,拼音是zūnzǔ,释义:1、古代盛酒食的器皿。2、借指宴席。基本解释1.古代盛酒食的器皿。罇以盛酒﹐俎以置肉。2.借指宴席。网络解释罇俎罇俎是汉语词语,拼音是zūnzǔ,释义:1、 |
鐏俎 | 樽俎。借指宴席﹐宴会。基本解释樽俎。借指宴席﹐宴会。 |
本站内容全部是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,仅供学习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Copyright © 2025 狗狗查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7636号-6 联系QQ:865169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