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 | 解释 |
---|---|
逍遙巾 | 逍遥巾逍遥巾,古代的一种头巾名。也称荷叶巾。宋代庶人的一种巾子,开始叫花顶头巾,后士人甚至女性皆戴,并有两脚垂于后背,称为逍遥巾。基本解释古代的一种头巾名。网络解释逍遥巾逍遥巾,古代的一种头巾名。也称 |
逍遙館 | 逍遥馆逍遥馆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xiāoyáoguǎn,出自陶谷《清异录·润骨丹》。基本解释唐开元时高太素隐于商山,建六逍遥馆,分别命作:晴夏晩云﹑中秋午月﹑冬日方出﹑春雪未融﹑暑簟清风﹑夜阶急雨, |
逍遙園 | 逍遥园逍遥园:后秦逍遥园逍遥园:台湾省逍遥园基本解释园名。在陕西省长安县西北。网络解释逍遥园逍遥园:后秦逍遥园逍遥园:台湾省逍遥园 |
逍遙 | 逍遥(汉语词语)道家哲学术语。“逍遥”解释:1.亦作“逍摇”,“消摇’。徜徉;缓步行走貌。2.优游自得;优哉游哉。3.徬徨;徘徊不进。4.斟酌;玩味。相关文章:《逍遥游》庄子文章。逍遥是一种无拘无束的 |
逍遙津 | 逍遥津(戏曲)《逍遥津》又名《白逼宫》,京剧传统剧目,是京剧四大须生高庆奎的代表作之一。秦腔、豫剧该剧目。剧情:汉献帝因曹操权势日重,与伏后计议,派内侍给后父伏完送去血诏,嘱约孙权、刘备为外应以锄曹。 |
逍遙自在 | 【解释】无拘无束,安闲自得。【出处】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九:“丈夫运用堂堂,逍遥自在无妨。”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二十四腊,逍遥自在,逢人则喜,见佛不拜。”【示例】倒不如院长,放下名心, |
逍遙傘 | 逍遥伞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八回:“以后还有甚么顶马、素顶马、细乐、和尚、师姑、道士、万民伞、逍遥伞、铭旌亭、祭亭、香亭、喜神亭、功布、亚牌、马执事等类,也记不尽许多。”基本解释重檐绣花的伞盖,为 |
逍遙法外 | 【解释】逍遥:优游自得的样子。指犯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,仍然自由自在。【出处】巴金《探索集·再说小骗子》:“那些造神召鬼、制造冤案、虚报产量、逼死人命等等、等等的大骗子是不会长期逍遥法外的。”【示例 |
逍遙座 | 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。基本解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。 |
逍遙樓 | 逍遥楼逍遥楼:图书逍遥楼:建筑物基本解释明太祖于南京所建楼名。网络解释逍遥楼逍遥楼:图书逍遥楼:建筑物 |
逍遙子 | 1.即逍遥辇。宋代帝王坐轿名。2.方言。指竹舆。基本解释1.即逍遥辇。宋代帝王坐轿名。2.方言。指竹舆。 |
逍遥 | 逍遥(汉语词语)道家哲学术语。“逍遥”解释:1.亦作“逍摇”,“消摇’。徜徉;缓步行走貌。2.优游自得;优哉游哉。3.徬徨;徘徊不进。4.斟酌;玩味。相关文章:《逍遥游》庄子文章。逍遥是一种无拘无束的 |
逍遙學派 | 辞典解释逍遥学派xiāoyáoxuépài希腊哲学的一派,由亚里斯多德领导。亚氏讲学雅典时,设校舍于郊外,常与弟子闲步道上,边走边谈,逍遥自在,故称为「逍遥学派」。基本解释辞典解释逍遥学派xiāoyá |
逍遙公 | 逍遥公逍遥公,史上被称为“逍遥公”有两人,1.北周韦夐的赐号。2.唐韦嗣立营别第骊山鹦鹉谷,帝临幸,因封为逍遥公。基本解释1.北周韦夐的赐号。夐志尚夷简,淡于荣利,所居之宅,枕带林泉,夐对玩琴书,萧然 |
逍遙服 | 逍遥服袈裟的别称。逍遥服即“袈裟”。明杨慎《艺林伐山)卷甲,四:“袈裟,内典作毠裟,盖西域以毛为之,又名逍遥服。”基本解释袈裟的别称。网络解释逍遥服袈裟的别称。逍遥服即“袈裟”。明杨慎《艺林伐山)卷甲 |
逍遙輦 | 逍遥辇宋代帝王坐轿名。宋邵博《闻见后录》卷一:“﹝帝﹞至琼瑶苑,回望西太乙宫,上有云气如香烟以起,少时,雷电雨甚至。帝却逍遥辇,御平辇,彻盖还宫。”宋周密《齐东野语·明堂不乘辂》:“﹝度宗﹞宿太庙,至 |
逍遙臺 | 逍遥台《逍遥台》,是宋代陈岩的七言诗之一。基本解释1.在山东省滕州市。故薛城之南。2.在广东省曲江县南,隋刺史薛道衡所建。网络解释逍遥台《逍遥台》,是宋代陈岩的七言诗之一。 |
玉逍遥 | |
逍逍停停 | |
逍摇 | |
逍遥馆 | |
逍遥伞 | |
逍遥乐 | |
逍遥辇 | |
逍遥楼 | |
逍遥自在 | |
逍遥物外 | |
逍遥巾 | |
逍遥台 | |
逍遥服 |
本站内容全部是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,仅供学习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Copyright © 2025 狗狗查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7636号-6 联系QQ:86516977